銑刀是什麼?
簡單來說,銑刀是一種旋轉多刃的刀具,能有效切除工件材料、創造出你需要的形狀與表面品質。它廣泛應用在各式 CNC 加工機台上,從簡單的平面加工到複雜的 3D 模具製作,都是靠銑刀在幕後默默發功。銑刀的用途非常廣:
- 加工平面:像是金屬外殼、模具底面,銑刀能快速削出平整的表面
- 開槽/製作溝槽:無論是鍵槽、T 槽或導引溝
- 輪廓銑削:根據設計路徑切出外型或內部輪廓
- 成形加工:包含倒角、R 角、斜面、3D 曲面等複雜特徵
加工材料不同,該用的銑刀也不一樣
不同的工件材料、幾何形狀、公差要求,都對刀具有不同的選擇條件:
- 鋁材容易沾刀,要用鋒利、排屑好的設計
- 不鏽鋼偏硬,要選耐磨且有塗層的刀具
- 精密加工則需要控制刃數與角度,避免產生毛邊與震紋
銑刀有哪些種類?8 大常見銑刀簡介與應用建議
銑刀種類非常多,但常見的主要可分為 6 大類。如果你是 CNC 工程師、加工技術人員,這些基本分類就是你日常選刀的核心。
與其背一堆專有名詞,不如先從「你要加工什麼?」「需要什麼切削效果?」這兩個問題出發。
下面幫你整理出每種常見銑刀的特點與應用場景,搭配銘九推薦產品,讓你快速選對刀。
1. 端銑刀(立銑刀)

端銑刀是 CNC 加工現場的基本盤。無論是開鍵槽、修平面,還是做外型切削,端銑刀幾乎都能勝任。刃數、刃長、塗層可依加工材質與進給方式做調整。
特點:端面+側面都有刀刃,能上下左右一起加工。
常見應用:開槽、平面整形、輪廓加工,適用於大多數金屬加工。
2. 球銑刀(Ball Nose)

當你要加工的不是平面,而是複雜的 3D 曲面或模型時,球型銑刀就派上用場了。球頭刀能讓你在 Z 軸方向做出柔順的起伏,適合模具業、模擬曲面、曲線輪廓修邊等用途。
特點:刀尖為半球型,適合弧形與曲面加工。
常見應用:模具表面精修、3D 曲線雕刻、倒圓角。
3. 粗銑刀(Roughing)

如果你今天要從毛胚快速清掉大部分材料,粗銑刀就是首選。它比一般銑刀更耐切、效率更高,但表面會較粗,通常會搭配精加工刀具二次修整。
特點:鋸齒狀切刃,減低切削阻力、提升排屑效率。
常見應用:粗加工階段,大幅去除材料、縮短工時。
4. 倒角刀(Chamfer Cutter)

倒角是最容易被忽略,但最能提升質感的加工步驟。正確的倒角角度與深度,不只提升安全性,還能讓組裝更順、外觀更整齊。
特點:能在工件邊緣倒角、削邊,避免銳角。
常見應用:外型修飾、孔邊緣斜角、去毛邊。
5. 圓鼻刀(Corner Radius)

圓鼻刀能有效分散切削力,減少刀尖破損,延長刀具壽命。特別適合常加工硬料或需要高精度的轉角部位
特點:刀尖為小圓角設計,降低應力集中。
常見應用:模具轉角、內角加工、斜面整修。
銑刀怎麼選?5 步驟選出最適合你的 CNC 刀具
1. 先看你要加工的材料是什麼
不同材質,對刀具有完全不同的需求。
材料 | 刀具建議 | 塗層推薦 |
---|---|---|
鋁合金 | 2~3刃鋒利設計,排屑槽大 | 無塗層或 DLC(防沾黏) |
不鏽鋼 | 高韌性、高耐磨、4刃以上 | TiAlN、AlTiN |
銅材 | 刀口需銳利,易變形時選少刃 | DLC |
鑄鐵 | 鋒利刀口 + 抗碎性設計 | TiCN |
工程塑膠 | 鋒利但不脆,建議低轉速切削 | 無塗層/PVD |
📌 常見誤區提醒:
很多人用加工不鏽鋼的塗層刀來切鋁,結果發現怎麼一直沾刀、加工面粗糙。這是因為鋁材需要低摩擦、不卡屑的設計,過硬的塗層反而讓材料沾黏更嚴重。
2. 確定加工階段:粗加工還是精加工?
- 粗加工階段:建議選用粗銑刀,如鋸齒設計的 2~3 刃刀具,能快速去料、降低震動。
- 精加工階段:推薦使用高刃數刀具、球型刀或圓鼻刀,提升表面品質,避免二次修整。
💡 實例說明:模具外框初切選用 3 刃粗銑刀,接著用 4 刃球型刀收尾,Ra 0.8 內一刀到位。
3. 加工深度與幾何需求,決定刀具結構
- 深孔、深腔:建議選用長頸立銑刀或延長柄刀具,避免干涉工件側壁
- 銳角/R角/球面加工:可選圓鼻刀、球型刀,對應角落與曲面需求
🛠 小提醒:刀長與刀徑比超過 4:1 就要特別注意抗震設計與進給參數。
4. 你需要的表面精度是多少?
表面粗糙度 (Ra) | 推薦刀具 | 加工階段 |
---|---|---|
Ra 1.6 | 一般平頭立銑刀(4刃) | 半精加工 |
Ra 0.8 | 圓鼻刀、球型刀 | 精加工 |
Ra 0.4 | 鋒利設計球型刀+低震設備 | 高精加工/模具修邊 |
💬 如果你是醫療零件、鏡面模具、或航太件加工,Ra 0.4 以下就需要特殊幾何與刀具處理。
5. 搭配你的設備與排屑條件
- 高速機台(>15,000 RPM):適合使用高硬度塗層,如 AlTiCrN、TiAlN、AlCrN,能耐高溫與高速摩擦
- 中低速設備(<10,000 RPM):推薦採用較柔韌、低摩擦塗層,如 DLC,避免磨損與沾屑
塗層 | 適用材料 | 特性 | 適合轉速 |
---|---|---|---|
TiAlN | 碳鋼、不鏽鋼 | 耐磨、耐熱 | 高速切削 |
DLC | 鋁、銅、塑膠 | 超低摩擦、防沾屑 | 中速/低速 |
AlTiN | 高硬度鋼 | 耐高溫、延壽命 | 高速以上 |
🔧 小提醒:排屑不良時,與其調速度,不如先換刀具幾何設計或塗層。
選刀時常見的 4 大誤區
1. 用錯刃數 → 排屑不順、刀具崩裂
例如加工鋁合金時選了 4 刃立銑刀,結果屑卡住、刀崩口。
鋁材屬於 低硬度、高延展性,會產生長條形切屑。選用 2~3 刃、排屑槽大的刀具 才能有效排屑。刃數太多反而讓切屑卡住,導致溫度升高、崩刀甚至工件報廢。
2. 精加工選錯幾何 → 表面粗糙難修
使用平頭刀做 3D 曲面修邊,導致輪廓不順、Ra 超標。
做 曲面或模具邊角修整 時,應選用 球型銑刀 或 圓鼻刀,讓刀尖能隨 Z 軸起伏平滑貼合。使用平頭刀做 3D 修邊,接刀痕明顯、Ra 粗糙,是常見失誤。
3. 錯估深度/長度比 → 刀具震動、斷裂
刀長超過 5 倍直徑卻沒降轉速或換長頸刀,導致加工時頻頻斷刀。
只要 刀長超過直徑的 4~5 倍,你就需要考慮 降低轉速、減少側吃深度,或直接改用 長頸立銑刀。否則容易造成刀具共振,導致斷刀或尺寸不穩。
4. 鋁材誤用硬塗層 → 刀口沾屑、加工面發亮
加工後表面還要拋光一次,大大浪費工時與成本。
鋁合金建議用無塗層或 DLC 塗層,低摩擦、不卡屑。太硬的塗層(如 TiAlN)會導致鋁屑黏刀口,讓加工面不穩,甚至產生壓痕與瑕疵。
讓銘九來幫你:我們的專業,來自 20 多年對「對的刀具」的堅持
自 1999 年創立以來,我們專注一件事:只做對的刀具,幫助加工現場少錯誤、提效率。
從德國鎢鋼圓棒、嚴選 PVD 塗層,到瑞士與澳洲高階磨床,全流程在自家工廠製造,我們確保每一把刀具都有 完整履歷、精度可追蹤、交期穩定。
你在前面看到的每一種刀具——不論是粗銑刀、球刀,還是加工航太鋁、不鏽鋼、工程塑膠的刀具——我們都能根據你實際需求,提供 最合適的幾何、塗層與結構建議。
需要的是快速交期?特殊尺寸?還是幫你解決加工面粗糙、震動過大、刀具壽命短的問題?
我們懂你在現場遇到的痛,歡迎把問題交給我們——讓銘九幫你找到最適合的刀。
聯繫專業顧問常見銑刀問題 Q&A
一、銑刀是什麼?
銑刀是一種旋轉多刃刀具,專門用於 CNC 銑削,加工平面、溝槽、輪廓與成形面等。
二、什麼是端銑刀?
端銑刀(也叫立銑刀)是最常見的銑刀之一,具有側刃與端刃,適合做開槽、輪廓、平面加工。
三、球刀跟圓鼻刀有什麼差異?
球刀刀尖為完整半圓,適合 3D 曲面與模具修邊;圓鼻刀只有刀尖加圓角,用於轉角修整、減少應力集中。
四、銑刀刃數越多越好嗎?
不一定。刃數多雖然切削穩定,但 排屑空間變小、加工鋁材容易沾屑。建議依材料與加工需求選擇合適刃數。
五、銑刀常見材質有哪些?
- 高速鋼(HSS):成本低、韌性高,適合低速切削或手動機台
- 硬質合金(Carbide):高硬度、高耐磨,適用高速加工與自動化設備
六、如何判斷刀具該換了?
以下是常見「銑刀鈍化」現象:
- 切削時冒煙、出現紫色切屑
- 工件表面粗糙、有波紋或啃刀痕
- 刀口發亮、有白點或微裂
- 加工噪音變大、震動異常
- 鋁件加工時大量沾刀、加工面發亮但不平整
七、順銑與逆銑的差別在哪?
順銑(Climb milling):刀具的轉動方向與進給方向相同,摩擦少、表面品質好、刀具壽命長,是現代 CNC 最常用的方式。
逆銑(Conventional milling):刀具與進給方向相反,摩擦力較大,適用於特定舊型機台或表面氧化層處理。